详情

[转贴]寻找鲁菜——美食江山寻味记之五·吃在临清

临清爆料 3375阅读
和天一样高
和天一样高Lv.6楼主+关注
2010-11-19 15:04 来自山东 聊城 临清市
中国的各大菜系都拥有众多的美食据点,也总有一个吃饭的热闹去处。比如说淮扬菜遍及苏北,要么吃在扬州,要么吃在淮安;粤菜雄居岭表,有潮州、东江、客家之分系,但众人公议,还是吃在广州;徽菜起自皖南,徽馆也曾星罗南北,但徽厨所出,只有绩溪,因而吃在绩溪,当为徽派本源。比之其他菜系,我鲁菜人才辈出,阵容整齐,若问吃在何方?恐怕会有多种回答。有人说,济南为齐鲁省会,历下风味知名北方,应该吃在济南;也有人说,福山为鲁厨之乡,烹饪根基深厚,应该吃在福山;还有人说,孔府美食一传就是两千年,就连皇帝也曾青睐一顾,要吃名贵鲁菜,还是到曲阜;更有人说,历史再辉煌,终究是过去,要吃新派鲁菜,还是去青岛。但笔者几十年来走遍山东,尝遍齐鲁美食,偏偏认为应该吃在临清。
  说到这里,恐怕大家都会摇头,临清弹丸之地,地处西北,冷风萧条,焉有美味?就算那里的小吃十分有名,也难登大雅之堂,不知王兄为何忽悠。
  说实在的,在下与诸位的感受并不一样。吃鲁菜,首先是吃文化,然后吃技艺,最后才吃味道。如果不吃文化,则不知鲁菜底蕴之深厚;如果不吃技艺,更不知鲁菜大味之高下。君不见,鲁菜文化,高深莫测,临清一支,美食张扬,就在百年以前,这里还曾独领风骚,盖因大运河疏通血脉,八方商民会集临清,推动商家鲁菜一路高涨,让大江南北为之垂涎。元朝人吕彦贞《临清即事》诗对当时的餐饮即有评说:“济上繁华地,维舟近酒垆。回民多杂处,商贾自通衢。”朱思本《临清会通镇》诗对此亦有吟咏:“此地实冲要,画夜闻歌呼。……穹碑照阛阓,列肆吹笙竽。过客立亭下,行行复踟躇。”明朝人林大辂《临清逢林克敬判官别寄》诗中更有“别馆酒杯欢不极,春城歌管意何长”的感慨。不知多少古代食客曾在临清饱享口福。尽管运河水涸,人去楼空,昔日繁华零落成泥,然而临清鲁菜并没有随风而逝,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承续到当代,保留了过去商家鲁菜的主体精髓。时至今天,临清鲁菜纵失辉煌,不失尊严,小民百姓,吃在本土本乡,有滋有味,怡然自得。进入临清城区,处处可以发现烹饪传统的往日遗韵。究其原由,乃因临清鲁菜立足高远,志同鸿鹄,根基悠久,养育丰厚,虽经时代变迁而发展减速,但决不因世态炎凉而改变自我。当山东全境追求新潮的时候,惟独临清鲁菜仍在恪守旧式,内存文化,暗藏技艺,看似固执但并不保守,看似平常而实凭底气。久远的餐饮文明积累在这片土地上仍在发挥作用。卞石半开能显玉,乌金未锉已生光。若想寻找原始鲁菜的流风遗韵,不到临清则不见真金。我认为吃在临清,根据就在这里。
五、吃在临清临清鲁菜沉寂很多年了,所谓沉寂,指的是外部名声,由于城市小,关注者亦少。实际上,在临清本地,餐饮业还是那样红红火火,尤其是大众餐饮,群起响应,热闹非凡。每日清晨,无论男女老少,都到大街上去吃早点,形成一种城市饮食风貌。就山东而言,在家吃饭与外出吃饭的人众比例,往往是观察餐饮业兴旺与否的一个重要标识。临清饮食消费水平虽然不高,但外出就餐人数的比例极高,这一比例足以睥睨山东所有的城市。
  百年以前,临清的小吃曾经享誉山东业界,直到今日,老传统、老风味、老字号的临清小吃依然风华彰显,形成鲜明个性。虽说临清面食四大名吃之窦家蒸包、徐家煎包、王家烧麦和武德奎肉饼,及其以前在省内有名的托板豆腐、王四辈熟牛肉、八宝布袋鸡等传统名食,大都度过了历史上的繁华期,但如今的临清还是一派美食景象,各家食品推陈出新,花样琳琅。
  步入临清市区之内,经营特色食品与风味小吃的店铺触处可寻,食家热销者有公园河边的保良第一家饼卷肉,鲁润小吃一条街的老时鲜楼羊汤,招待所桥下边的李家烧鸡,公园北门附近的徐家豆沫和吉士口素煎包,新华书店附近的武德奎肉饼、尹阁下水和上湾街张家元宵,党校路口的临清狗不理灌汤包,鲁天路口的景家沙锅,市医院对面的东云阁烤鸭等等。就连烟厂附近卖的火烧加肉,也要让人闻香回顾。在临清城外各乡镇,美食亦如珠玑散落,知名者有刘垓子镇的白仁,金郝庄乡的鬼子鸡,魏湾镇火烧群的火烧,石槽乡的赵家辣子鸡和石槽包肉等等。虽说是小地方、小经营、小制作,但却包含着大手笔、大传统、大格调。
比如说刘垓子白仁,制作工艺就十分讲究,当地名厨将花生精致加工,去皮、浸盐、凉晒、油炸,成品色泽白亮,香酥可口,在全国的花生食品中独树一帜,味压群雄。刘垓子镇的白仁尽管是手工生产,但它的特殊工艺始终让机器生产望而知愧。凡是吃过“白仁”的食客,都会在此流连忘返。笔者吃过的花生食品不下百种,但自从品尝到刘垓子白仁,顿称其为“千古一帝”。实可言:美食花生天上来,白仁独是临清有。
其实,嘉赏临清美食的人很多,比如说,以“山东布衣”自居的临清才子金学孟就写有一篇《临清美食赋》,他用古赋旧律表述了当代临清的饮食风貌,赋文写得洋洋洒洒,深有韵味。在下引出一段,推荐给天下食客:
  其刘垓子白仁,名扬神州;清真寺豆糕,精美非凡。古楼托板豆腐,玉白颤颤;金郝庄鬼子鸡,诲人不倦。晨喝羊汤,玉液雪白凝脂;晚用狮团,金裹琉璃其间。犹有徐家豆沫,店店蒸碗,德奎肉饼,洪家汆丸,烧饼加肉,煎包流汗。窦家蒸包,外可看馅;王氏烧麦,开花若卷。焖饼柔软,精肉下凡。更有龙山锅贴,背面如玉洁白,正面若金黄燔。石槽炖鸡,酱烧香甜;大饼卷肉,食者频繁;什锦面条,小菜俱全;油炸馓子,脆酥易断。至于进京腐乳,历史悠远;粉蒸扣肉,肉米相间。尔乎榆钱饽饽,金黄绿嵌,炙烤鱿鱼,碧玉串串。况乎三点水席,诚为家常便饭;满汉全席,直教玉帝汗颜。临清汤,花样繁多,竟坐享一天天;鸡鸭鱼,尽为纯鲜,更安得一年年。炖、煨、煲、煮,炝、炒、熘、煎,店店接踵爆满,楼楼车马如川。嗟夫,美食于临清,仙味在人间。
  临清美食出名,并不拘泥于小吃和外卖,有规模的酒店都在烹制宴席美食,从干果、冷拼、点心的点缀开始,就备显美食底气,至于大菜中夹带扣碗、主菜中贯穿汤羹,更独显临清烹饪风格。尤其是临清的汤,烹调精良,口味鲜美,且花样繁多。汤有海味,多用干贝、海米、紫菜、海参、鱿鱼,鲜美异常;汤有山珍,常用银耳、木耳、口蘑、猴头,趣味天成;更有鸡腰汤、肉丝汤、鸡子汤、奶汤萝卜、发财鱼线羹等等,都能做出他处所无的滋味。就连席间吃剩的鱼头、鱼尾、鱼骨架,当地厨师也能为你再烹一道“对鱼汤”,让你心随味移,欲罢不休。
  在临清大席上,“汤”占有重要角色。据说临清传统宴席“三点水席”,一般要上十二个热炒菜,两个大件菜,最后吃饭时不上饭菜,要上六个汤,讲究的时候,能上八个汤。就是普通宴席,也常常安排四个大汤,间插在主菜之中。应该说,传统鲁菜重汤羹、重本味的观念,在临清的根底最为深厚,直到今日,各派鲁菜随波逐流,惟独临清汤羹岿然不动。
  临清饮食之丰盛,会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,在下推荐一个好去处,里面既带有地方特色,也藏有奇珍美味,这就是位于市区内的临清大酒店。
  临清大酒店是一座有规模的饭店,开店15年了,不但烹调传统临清菜肴,也研制新型鲁菜,同时还吸收外邦饮食精华。由于主人兼爱文物鉴赏,痴迷古镜,收藏甚多,因而不自觉地在餐饮经营中渗透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基因。笔者在此品尝过一桌宴席,就发现这里的整套菜肴不落俗套,美食衔接文化,新潮涵带传统,因而记下当时的菜谱,以便日后慢慢品味。全套菜谱这样组合:
  先上精制八围碟,着意品尝临清白仁;主菜有桃花两吃虾、鲍汁原壳鲍、卫河四扣碗、翡翠腰丝、特色飘香兔、饼卷粉蒸肉、酥皮肉卷、菊花里脊、西湖醋虾、四味豆腐皮、香糟活桂鱼、五彩青丝、酱闷素天花;汤羹数道,有发财鱼钱羹、黄瓜杏仁羹、海米脊丝汤;最后是御膳八宝粥以及花样可选的临清面食。
  笔者曾向店主王济江建议,给这桌成熟的宴席起上一个雅名,叫做“鳌头宴”,盖因临清有鳌头矶,是为地域名胜,“鳌头”之意,大有夺冠、折桂、榜首、第一的含义,用之临清宴席,名实相符,凭借临清大酒店的业界声望与烹饪水准,起名“鳌头”,也是当之无愧。
  当然,临清高品位的酒店还有很多,如果想品尝临清的清真美食,可以选择民族餐厅,这里有高手刘志广亲操灶火;也可以去西域饭店,专门品尝临清名吃“捶鸡”和“八扣碗”。开元酒楼推出临清十景美食盛宴,用独具匠心的美食造型、相映成辉的食器衬托,最终奉献形色合一的临清宴席菜品,实在让人津液滋润而持箸忘返。就连他们做的小点心鸳鸯鲤鱼丝,也使人心动三分。新世纪大酒店研创的“运河之韵”宴席,精巧玲珑,盘盘菜肴都能引人入胜。临清宾馆属于接待型的酒店,同样保留了临清的传统风味,他们烹饪的烤全羊可谓鲁西一绝。东城大酒店的水晶虾饺和烧卖,洁亮鲜香,耐人寻味。御春大酒店亦有名菜,其中水晶雪鱼球、自制小豆花,给食客的印象也很深。临清万嘉海纳大酒店推出了一些别致的菜品,象济南罐儿蹄、橄榄鱼、“吉庆十二福”等,都让人另开眼界。
  总之,要想把临清的美食全部品尝一遍,你恐怕真要在这座小城市里住上一段时间,是所谓“吃在临清”。
文章来源: 齐鲁文化 作者: 王赛时 发布时间: ( 2010-4-9 )
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
3
5
10
15
20
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

可能感兴趣

没有任何回帖,回复抢沙发~
城市通